主页 > 资讯 > 热点 突然制裁!商务部紧急会谈……

突然制裁!商务部紧急会谈……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24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京与来访的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举行会谈。双方围绕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筹备,重点就电动汽车、5G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王文涛对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表达严正关切和强烈不满,他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依靠的是研发创新、自由竞争和完备的产业体系。欧方拟进行的反补贴调查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影响中欧绿色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希望欧方与中方开展对话磋商,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以非政治化、非歧视性方式妥善解决贸易摩擦。

东布罗夫斯基斯则表示,欧中关系充满活力,中国是欧盟重要贸易伙伴。欧方愿与中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事进行充分磋商,将在恪守世贸组织规则的基础上开展调查,保障调查透明度。

多方“严正抗议”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不顾德国等国家反对,正式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在冯德莱恩看来,“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随后,中国方面多家车企、机构对欧盟这一行为严正抗议,强烈反对。

9月13日,欧盟中国商会发布《关于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声明》。其中提到,欧洲市场的开放应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并应为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无歧视的营商环境。如果仅因产品来源地而做出市场排除的做法,将有违欧盟在世贸组织的承诺。

9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领导人宣布即将对我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事答记者问。称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9月25日,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在北京共同主持这次对话,“达成一系列成果共识”。

9月2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文,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双方深入合作四十多年,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期待欧盟积极考虑中方意见,审慎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和采取限制措施,避免破坏中欧汽车产业链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与“反倾销”相比,“反补贴”调查更具政治色彩。欧盟对华开启针对非市场国家的“反补贴”调查更像是政治口号,以配合美国对华全方位围堵。

欧洲“转型艰难”

“未来的方向是电动汽车”,这句话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欧盟委员会所说,汽车行业对欧洲的繁荣至关重要。行业的转型,或者更确切地说,电气化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虽然刚刚结束访华行程,东布罗夫斯基斯却在接受英媒《金融时报》采访时辩解,有“足够初步证据”证明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展开调查是“合理”的。但其并未提及这个所谓的“证据”究竟是什么。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装配内燃机的汽车奔驰1号在德国诞生;

2021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70%,达到230万辆左右;

2022年,受俄乌战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欧洲电动汽车总需求量略有下滑,下降至约220万辆;

2023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继续攀升;

2035年,时隔150年后,欧盟宣布将不再出售内燃机汽车,为燃油车敲响了丧钟。

然而,“大象转身”并不代表一帆风顺,转型总有阵痛与分歧。近日,多家外国媒体报道,欧盟正面临着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限制的压力。裁员、停产、削减成本……给电动汽车倾斜诸多资源的激烈举措引发矛盾。

尽管欧洲市场电动化转型不尽如人意,但没有一家车企愿意放弃,毕竟在新能源时代,谁能抓住时机,谁就能活下去。

2023年3月,大众汽车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1800亿欧元(约13000亿人民币),投资领域包括电池生产、在华数字化以及扩大北美业务。对于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预计汽车总交付量将增至约950万辆。

2023年4月,宝马汽车“创想未来之夜”隆重举行,亚洲首发的BMW Dee数字概念车和全彩E Ink版BMW Dee数字概念车,以及全球首发的创新纯电动BMW i7 M70L,展示出宝马致力于打造未来人车合一、情感化数字体验的决心和方向。

当前,传统欧洲车企巨头们面临困境。正当这些传统巨头们犹豫不决之时,也给了中国传统车企转型以及新势力品牌崛起的机会。

中国“大秀肌肉”

事实上,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刺痛”了欧洲的神经。

疫情时代初步结束,经济复苏带来消费升级,汽车消费或迎来风口。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及多地宣布禁售燃油车背景下,为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即使没有欧盟宣布要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国主流车企都将在启动在欧洲本地生产计划。作为欧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车展之一,在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不仅汇聚了德国本土车企,来自中国的比亚迪、MG、小鹏等车企同样积极参与,展示出电动化时代全球汽车竞争新格局。

比亚迪更携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豚、汉以及腾势D9集体亮相。腾势D9更是以全新的设计、豪华的用料与配置、新能源动力的加持,吸引众多德国消费者的目光。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乘用车出口178万辆,同比增长88.4%;商用车出口36.1万辆,同比增长31.9%。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消费者心态正在发生改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感叹,调研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品牌的偏好度和接受度也非常高,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达40%左右,有将近30%的用户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可以和整个欧洲的主流品牌保持同等价位。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汽车产业还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今天,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技术、供应链体系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海外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二十周年,欧洲更大的问题是在于“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从“零基础”到“领军者”的角色转变。中国对欧洲的吸引力不局限于市场。在技术合作、能源转型、气候治理等领域,仍有较大合作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