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30亿元,8项措施!新能源汽车……

30亿元,8项措施!新能源汽车……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1月11日,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在武汉经开区开幕。来自全球汽车行业各领域百余位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再赴“车谷之约”,聚焦供应链安全与布局、新汽车供应链打造、传统供应链升级等热点话题深入交流与探讨,寻找构建世界一流汽车供应链的对策、方法、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处长马春生表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工信部将继续锚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大势,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推动新兴产业生态的构建,努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武汉经开区发布八条硬核举措,每年拿出30亿元“真金白银”,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八大项的智慧部署

当今,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高级辅助驾驶技术正在向城市场景快速拓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处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时期。

具体来看,武汉经开区发布的八条硬核举措,从项目落户、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研发创新、人才奖励、企业用地用房、金融支持、企业发展、产业协同等方面,为企业落户到资源保障,再到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一条龙”政策支持。

一、在项目落户方面:对新落户的项目,最高可按区级财政贡献的80%连续3年给予支持,累计最高1200万元。对总部企业落户,给予企业实缴注册资本的2%落户奖励,最高奖励4000万元。对世界500强企业在本区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新增实缴注册资本项下,外资部分的6%给予支持,最高奖励2500万元。

二、在资产投资方面:对企业落地建设,最高给予固定投资8%的奖励,最高奖励1200万元。

三、在企业研发方面:对年营收2亿元以上的新落户项目,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以上的部分,最高按照研发投入30%给予支持,最高500万元。

四、在人才政策方面:对企业引进的重点院校大学生和硕博人才给予最高15万元的购房补贴和最高1万元的购车补贴。对于行业高端人才、杰出高管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等给予20万元—1亿元支持。

五、在企业用地方面:对新落户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项目在武汉经开区租赁厂房进行生产制造的,最高可给予80%的支持,最高可享受支持面积5000平方米。

六、在金融支持方面:设立了总规模500亿元人民币的车谷产业发展基金,产业母基金及子基金,已经对5大类近20个汽车行业项目直接投资138亿元。对新落户的股权投资基金,一次性最高奖励2000万元。对在沪、深、北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省、市、区最高合计奖励1700万元。对新晋独角兽企业,在市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支持。

七、在企业发展方面:对规上工业企业,按照其产值增幅分别给予奖励,按不同档次最高可奖励300万元。认定为总部企业的给予经营贡献奖,连续3年每年最高奖励500万元;连续3年获奖的额奖励500万元。

八、在产业协同方面:对新落户项目融入本地供应链的,给予供应金额5%的三年奖励,每年最高500万元。

聪明车的风口摆渡

智能网联,是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相互结合。通过搭载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结合现代化通信与网络技术,从而实现的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共享互通,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技术。

截至目前,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000公里,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

2015年,被视作中国的“自动驾驶元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式被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自动驾驶被列为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6年,工信部组织行业加紧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和标准体系,交通部实行“两客一微”车辆管理,为智能交通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8年,由上海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委联合制订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发放,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拿到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

2020年,中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5%,L3级自动驾驶车型在特定场景下开展测试验证。

2021年,为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工信部组织起草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与数据安全及车联网卡实名等有关要求。

2022年,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示范应用线路在花海长廊1-5号驿站开通,横琴自动驾驶正式开始载人上路。

2023年,工信部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第一阶段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

第二阶段到2030年,全面形成能够支撑实现单车智能和网联赋能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修订14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并建立实施效果评估和动态完善机制。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209亿元,同比增长19.5%。预计到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503亿元。

风口中的安全思考

回顾产业发展历史,汽车经历了从机械时代到电子时代,再到向软件时代迈进的历程。毋庸置疑,智能网联已经成为人类发明汽车以来的一大颠覆性创新。

如此庞大的市场,总是“福祸”相依。

在技术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将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交通效率,并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首先突破的领域;

在发展方面,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有着天然关联性,汽车发展的演进路径正在从一条变成两条;

在经济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并有可能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然而,“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智能汽车时代,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嵌入和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汽车从交通工具变身为类似智能手机的移动智能终端或平台,收集和处理着包括地理环境数据、道路交通实时数据以及与驾驶习惯、出行路线、个人生活等相关的海量数据。

在新技术被应用于汽车研发制造和行驶辅助,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便利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带来了关乎个人隐私和生命财产保护的安全风险。

事实上,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是面向C端还是B端,要实现规模化量产都需要解决成本、安全、技术这三大问题。

首先,成本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依靠大算力的芯片、高精度的传感器,以及大量的算法迭代,推高了汽车生产的成本。高额的成本自然需要消费者买单,而消费者享受到的好处还比较初级,不能放开依靠自动驾驶,因此性价比就比较低。

其次,安全问题。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功能越来越多,集成度、复杂性增加,安全问题开始凸显。调查显示,特斯拉、蔚来、理想等汽车品牌均发生过辅助驾驶“疑似失灵”。车企如何界定安全边界,并做好安全与体验友好的平衡对行业来说依然是难题。

最后,技术问题。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机交互安全是高阶智驾规模化量产的三大安全要素。在实际道路环境中,算法需要考虑诸如路况、天气、人行道、建筑物等多个因素,这就需要算法考虑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从而让车辆能够运行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

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一场广泛席卷新能源及燃油车市场的价格战,给所有身处其中的企业带来压力。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更为艰难,造车新势力的资金链也愈发紧张。

新旧势力交锋背后,是一个正在巨变的汽车市场。“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正在成为各大车企践行的标准。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