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车网讯,11月17日,有消息透露,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颁发了首批无人驾驶装备识别标牌,新车牌设计为淡蓝色与白色结合,牌照开头为地区简称,后面是字母与数字组合,上方清晰标注“无人装备”字样。
对此,不少网友将其与无人驾驶汽车关联起来,认为这是“无人驾驶专属车牌”,将成为无人驾驶设备的标准配置,无论是即将遍地开花的无人出租车,还是高效便捷的无人货运车,都会悬挂此牌上路。
随后,浦东新区相关部门表示,“上述理解为误读,无人驾驶装备并不是网友以为的载人汽车,而是指无人配送的低速轮式装备。它和无人驾驶汽车最大区别在于无驾驶座(舱),主要在非机动车道执行预定任务,主要承担配送、环卫、巡逻等功能。”
事实上,给无人驾驶装备颁发识别标牌并非“第一次”。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和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共同颁发了全市首批无人驾驶装备识别标牌,5家企业获证。
在资本的寒冬,智驾赛道正加速裂变。
政策方面,《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等文件先后出台,推动智能驾驶市场向好。
技术方面,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投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和示范区陆续认定、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技术验证,极大地促进了多源感知数据融合。
企业方面,以比亚迪、吉利、长城、大众、丰田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及合资品牌,伴随着上半场电气化转型成果初显,也在争相加速智能化升级,一方面横向扩大品牌整体智驾渗透率,另一方面纵向推进高阶智驾迭代升级。
然而,“聪明车”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便利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带来了关乎个人隐私和生命财产保护的安全风险。智能驾驶技术无论是面向C端还是B端,要实现规模化量产都需要解决“成本、技术、安全”三大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