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消息,近日,由日本国内约100家电池相关企业组建的“电池供应链协议会”担心,在锂标准的国际会议中,掌握主导权的中国有可能提出利于本国的标准。这意味着,日本电池供应链协议将提出日本方案,以牵制中国。
据悉,锂标准国际会议ISO于2020年批准了中国提出的设置锂的新标准制定专业委员会的提案,因此委员会的干事由中国担任,中国掌握着标准制定主导权。
目前,国际标准的制定竞争日趋激烈。日本企业大量使用稀有金属钴等,在安全性能更高的正极材料领域有优势,中国企业则不使用钴,在低成本的正极材料领域有优势。如果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正极材料标准获得认可,日本企业以后有可能难以在相应市场扩大份额。
上世纪70年代,日企成了锂电池研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到了80年代,在锂电池之父吉野彰的带领下,日企在锂电池技术上突飞猛进,有着超越美成为世界霸主的趋势。随后,日本车企从过去关注纯电动汽车转为同时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
今年年初,日产汽车宣布暂停与戴姆勒及福特合作开发燃料电池汽车的计划,转而集中精力发展电动。8月份,本田汽车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这两家重量级日本车企的倒戈宣告了日本赌上国运的氢燃料战略的失败。
2011年,曾毓群带领了一批ATL的技术骨干创立了大名鼎鼎的宁德时代,就这样国内的锂电池行业开始有了翻盘趋势。此外,比亚迪在2000年自主研发出了锂电池,在日企、韩企的阻击下慢慢站稳了脚跟。2005年,比亚迪研制出了第一款磷酸铁锂电池,正式坐稳了国内动力锂电池“一哥”的位置。
如今,中国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占据六成,日本占据一成,韩国占三成,毫无疑问,中国后来居上,已经超越日韩成为锂电池的最大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