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消息,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督促重点企业封闭运行的通知。通知显示,7月24日起,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富士康等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园区(厂区)封闭运行7天,减少非必要外出人员外出,严格管控外来人员。
根据深圳卫健委最新通报,7月24日0—24时,深圳新增21例病例。而早在今年3月14日—20日,比亚迪深圳工业园区就已实行过封闭式管理。对于此次封闭运行,比亚迪方面表示,这波疫情暂未对该公司产生明显影响。正在按照市里的要求加强管控,做好防疫工作。
2022年以来,上海因新冠疫情封闭2个月。整个长三角地区也受到了牵连,多地汽车供应链中断,生产销售停滞、需求疲弱,汽车产业发展和工业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以上海为例,2021年上汽集团年产量280余万辆,占全国产量的10%以上,总产值7586亿元,占上海GDP的总值为17.5%。除上海外,长春也经历了好几波疫情。长春、上海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分布着一汽、上汽、特斯拉等诸多整车工厂及成千上万家汽车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毫无疑问,本轮疫情给各品牌的整车产能带来了最直接的拖累。
其次,疫情造成芯片短缺。4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停产消息,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在蔚来汽车APP中表示,受疫情影响,3月中旬蔚来已有零部件断供,靠着库存支持到上周,近期上海、江苏等地的疫情导致更多合作伙伴无法供货,只能暂停生产。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今年3月以来,包括比亚迪、小鹏、长城欧拉、上汽通用五菱等近20家车企纷纷官宣涨价。涨幅最高超过3万元,涉及车型近40款,行业普涨现象愈演愈烈。
从多家车企的停产事件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蝴蝶效应’已显现。早期为芯片短缺、后来碳酸锂大规模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目前市场供应链严重吃紧。疫情下,几乎所有车企都在面临着来自供应链层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