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的高低反映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流通状况,堪称市场需求的“晴雨表”。库存预警指数越高意味着市场的需求越低,库存压力越大,经营压力和风险越大。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21年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5%,较6月有所提高,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仍处于不景气区间。
这一指数反映到市场中直接表现为经销商无车可卖。
受芯片供应、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拥堵等影响,汽车终端供应不足。其中,芯片供应依然是制约汽车生产供应的核心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974万辆,比前一周增加了约11.4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186.3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1%。有业内人士推测,芯片问题将导致我国取车全年减产200万辆。
国内最大的乘用车销售商广汇汽车也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因芯片短缺,新车供应紧张,新车销量同比大幅下降,致使该公司整体业务受到影响。
在生产压力下,新车“减配”上市成常态。
7月,奥迪发布致各地特许经销商的公告函。公告称,受全球疫情影响,奥迪遥控钥匙芯片产能不足,自2021年7月5日起,下列国产奥迪车型在交付时,仅提供一把遥控钥匙和一把机械钥匙齿。
10月初,理想汽车发布最新交付方案:原定10月-11月交付的用户可选择交付1个前正向+2个后角毫米波雷达的三雷达版本,并计划在12月至春节期间后装补齐毫米波雷达。
10月底,小鹏汽车也为刚开始交付的P5采取了先交付后补装雷达的方案,并计划在2022年3月底开始分批启动雷达补装。
在多家车企内部人士看来,缺芯问题在短期内将无法解决,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采取这一交付方式。
此外,受上游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厂家促销政策有所收紧,消费者购买热情不高。一位4s店销售人员表示,今年9月的顾客到店率非常低,相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二,导致店内十分冷清。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狭义乘用车产量为172.1万辆,同比下滑18.4%;零售销量为158.2万辆,同比下滑17.3%。预计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72万辆,同比下降13.7%。
合资品牌受影响较大,从9月合资车企国内零售数据来看,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主流合资品牌熊亮下滑幅度均超20%,一汽大众甚至达到了48.6%,同比下滑近一半。预计在短期内,芯片问题仍是合资市场上升的最大阻碍。
自主品牌短期内仍保持向上态势,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埃安、理想等车企销量均实现高速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国内车企应强化车规级芯片与汽车产业链协同,提高芯片国产化率,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芯片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