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4日,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正式开幕。作为欧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车展之一,本届慕尼黑车展不仅汇聚了德国本土车企,来自中国的比亚迪、MG、小鹏等中国车企同样积极参与,展示出电动化时代全球汽车竞争新格局。
在慕尼黑这个欧洲市场大本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公开表示,传统经济型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要么消失,要么由欧洲以外的汽车制造商来代替。像比亚迪等专注于电动化的中国企业进军欧洲市场的雄心与日俱增,“威胁”着欧洲传统车企。
中欧车企亮相秀肌肉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增长55%,达到1010万辆。中国大陆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中,有59%的新能源汽车来自中国,比2021年上升15%。
其次,欧洲是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26%。相比之下,美国仍落于下风,仅占全球销量的9%,增长72%。
在此次慕尼黑车展,比亚迪携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豚、汉以及腾势D9集体亮相。腾势D9更是以全新的设计、豪华的用料与配置、新能源动力的加持,吸引众多德国消费者的目光。
此外,海豹的发布引发了欧洲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款以“海洋美学”为核心设计理念的车型,展现出低车身、低风阻系数带来的动感和力量感,在美学、安全、操控和高效性能方面表现优异。
当然,宝马等欧洲车企自然不甘落后。在本次慕尼黑车展上,宝马展示了其新一代电动汽车Vision Neue Klasse概念车,这也是宝马全新电动化平台下的首款作品。
具体来看,Vision Neue Klasse概念车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全新数字化体验、全新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技术。这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代表宝马未来的设计走向、理念和愿景。
值得注意的的是,这款概念车依旧保留了宝马经典的双肾造型,可见宝马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的同时,一直传承着品牌标志性的设计元素。
放眼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卷”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品牌,可以说,海外市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欧洲电动化艰难前行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装配内燃机的汽车奔驰1号在德国诞生,时隔149年后的2035年,欧盟宣布将不再出售内燃机汽车,为燃油车敲响了丧钟。
今年2月,经过多轮辩论,虽然遭到欧洲最大团体保守派议员的反对,但欧洲议会最终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和21票弃权的结果,正式批准了2035年欧洲停售新燃油汽车的议案。
在此背景下,欧洲各大车企开启了自己的电动化转型。
然而,“大象转身”并不一帆风顺。近日,多家外国媒体报道,欧盟正面临着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限制的压力,因为担心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会以极快的速度和规模涌入欧洲市场,威胁到欧洲本土的电动汽车生产。
欧盟高级官员透露,由首席贸易执法官Denis Redonnet领导的欧盟委员会贸易保护部门正在讨论是否启动一项调查,允许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额外的关税或实施限制,这也被称之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这意味着,如果欧盟贸易部门在调查中确定某些产品被补贴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并且对欧盟的产业造成了破坏,那么欧盟或许就会限制从欧盟以外国家的进口。
与此同时,车企为削减成本保持在电动汽车市的竞争力走上裁员之路。
2022年4月,福特汽车因Ford Blue和Ford Model e业务重组,在美国削减了580个受薪和代理职位;同年8月,福特汽车再次裁减3000个受薪和合约工作岗位,被裁岗位主要在北美和印度地区;今年1月,福特汽车在欧洲裁员约3200人,包括多达2500个产品开发职位和多达700个行政职位,德国地区受到影响将最大。
电动总动员全面进攻
尽管欧洲市场电动化转型不尽如人意,却没有一家车企愿意放弃,毕竟在新能源时代,谁能抓住时机,谁就能活下去。
2021年5月,福特汽车在其资本市场日上宣布,公司将全面向电动化转型,到2025年的电气化业务支出预测提高至超过300亿美元(约2100亿人民币),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40%。
2023年3月,大众汽车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1800亿欧元(约13000亿人民币),投资领域包括电池生产、在华数字化以及扩大北美业务。对于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预计汽车总交付量将增至约950万辆。
2023年4月,宝马汽车“创想未来之夜”隆重举行,亚洲首发的BMW Dee数字概念车和全彩E Ink版BMW Dee数字概念车,以及全球首发的创新纯电动BMW i7 M70L,展示出宝马致力于打造未来人车合一、情感化数字体验的决心和方向。
当前,传统欧洲车企巨头们都面临着象大难转身的困境。正当这些传统巨头们犹豫不决之时,也给了中国传统车企转型以及新势力品牌崛起的机会。
继2021年全年出口超200万辆、2022年全年出口超300万辆之后,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乘用车出口178万辆,同比增长88.4%;商用车出口36.1万辆,同比增长31.9%。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疫情时代初步结束,经济复苏带来消费升级,汽车消费或迎来风口。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及多地宣布禁售燃油车背景下,为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国际化布局不仅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提升全球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