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7月12日,工信部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出现了四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其企业名称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尾标从“北京小米”变为“小米”。同期,在拟发布新准入车辆生产企业中,包含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备注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
早在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中,两款小米牌汽车正式亮相,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而北汽越野车公司正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拿到了独立造车资质,正式抛弃了北汽代工的方式。其生产企业名称也由北汽更换为小米,尾标也将由“北京小米”换为“小米”。
北汽,小米的联合
“如果没有北汽集团的帮助,小米汽车没有今天的发展。”在雷军现身北汽集团时,曾这样表示,“北汽集团在北京汽车产业地位举足轻重,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造车经验。小米希望能与北汽抱团发展,期待下一步紧密合作。”
当前,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需要具备“双资质”。一是发改委的许可资质,且获批后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并在3年内销售车辆;二是造车企业需要获得工信部的认可资格,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作为初次入局造车行业的企业,产能爬坡对汽车制造商并非易事,涉及到工厂产线、机器设备、工人熟练程度和供应商磨合程度。在此背景下,造车早期的小米选择和北汽合作更为“保险”。
首先,地理优势。小米汽车的生产制造基地位于北京亦庄,北汽的生产基地也位于北京,两者在地理位置上非常靠近,便于双方团队沟通交流。
其次,产能富裕。数据显示,北汽旗下北汽蓝谷拥有三大基地,而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前者可以提高产能利用率,后者则可以顺利实现自产代工双线推进,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制造经验。拥有66年历史的北汽,技术积淀颇为厚重。首批获得了L3级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实现了AI大模型上车,并首创了“母婴牙胶级”全方位健康座舱空间技术等。
然而,代工的优势在于能使造车企业尽快实现量产,但也往往导致造车企业丧失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例如,小牛创始人李一男的造车路最终败于代工企业的资质问题。
因此,拿下独立造车资质,有助于小米汽车体系力的提升,掌握从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完全独立化。甚至,下一步小米汽车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研发进度,培育第二品牌。
具体来看,在小米汽车申报的4个新车公告中,XMA7000MBEVR2、XMA7000MBEVR3车型与此前发布的北汽越野公司公告数据一致,四驱车型XMA7000MBEVA1新增了电池单体供应商江苏时代和电池总成供应商宜春时代,XMA7000MBEVR5则为新车型,和XMA7000MBEVR3同为江苏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版车型,但是总质量、整备质量均比前车低了80kg,预测为更低电量版本车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四款新车型的推出,小米汽车将正式进入市场竞争的舞台。独立造车资质的获得,无疑是其在汽车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造车,雷军的选择
两年前,提起小米造车,可以说被很多人看好。雷军赌上最后一次战绩与声誉的创业,注定小米集团会百分百投入——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2021年3月,雷军正式官宣造车,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对于家造车新势力车企来说,100亿美元绝对不算是一个小数目。
2024年3月,小米汽车SU7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终于拉开神秘的价格面纱。其中,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PRO版本售价24.59万元,MAX版本售价29.99万元。至此,小米汽车已经加入到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竞逐的风暴当中。
为何第一辆车选择做轿车?
据雷军透露,被历史所记住的大部分名车都是轿车,所以坚定的选择做轿车。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做轿车难度更大,小米在所有技术决策里面,选择了最难也是最远的道路。
从5月15日完成累计交付破万,到6月13日正式突破2万辆,短短2个月的时间,小米SU7交付量快速提升。自7月1日起,小米SU7系列交付进一步加速,锁单后预计交付周期最高可缩短5周,7月交付量有望超过10000台。
销量的火爆,给了雷军发布新车的底气。
按照规划,小米的发布节奏是三年三款车型——纯电轿车小米SU7(2024年)、纯电SUV(2025年)和增程SUV(2026年)。在3月底小米SU7的发布会后,7月份即将到来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将会透露更多关于新车型的信息。
三年三款车,正体现出小米清晰的策略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首款车型小米SU7主打高端市场,为后续车型的推出奠定了品牌基础。接下来的两款SUV车型逐渐转向主流市场,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
从新能源市场来看,增程式车型已经成为了销量非常重要的贡献者,前有理想汽车以增程式汽车成为最快下线50万辆新车的新造车品牌,后有哪吒、零跑纷纷推出增程车型,实现月销稳定过万。这样一来,小米采用了和理想类似的方案——从高端往低端出牌。
今年,汽车行业的产能不足、缺料等情况都大幅改善,淘汰赛开始。种种迹象表明,左手握有销售平台,右手伸入智能汽车市场,小米造车看上去,似乎要比国内的很多造车新势力都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