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27日,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前瞻科技与未来汽车”主论坛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低碳转型与全球合作”为主题,设置了3场主论坛、14场专题论坛、1场高层闭门会议、3场对话及3场同期会议活动。
活动现场,邀请了200余位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国际组织负责人、院士专家及企业高层。通过聚集全球专家智慧和产业精英,凝聚产业共识,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探索电动化、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车企的“共同呼声”
目前,传统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发力高端新能源,主流合资品牌大众、丰田、本田等虎视眈眈,造车新势力理想、问界、小米等分食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辛国斌:
在辛国斌看来,工信部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要加大各类资源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攻关联合体,加快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用芯片等基础技术,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高效混合动力发动机等零部件技术,轻量化低风阻等整车设计技术攻关,助力全球技术发展。此外,将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行动,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
崔东树认为,中国汽车不会被“卡脖子”,因为中国供应链拥有超强的消费电子土壤。当前,中国从补贴转向市场化,实现了先于欧美四年时间,纯电动车中国占到世界60%比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预计2024年国内汽车零售销量将达到223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040万辆,同比增长34%。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曾毓群提出“零碳新基建”的解决方案,即通过科技创新、新型商业化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升级。他指出,零碳新基建一定是可持续的,核心要素电池必须实现可循环,否则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2023年,宁德时代回收了十万吨废弃电池,已经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电池循环使用可达一万五千次。预计到2042年,宁德时代有一半使用回收锂,不再需要开采新的矿产资源。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
对于动力电池发展,廉玉波强调,汽车行业正通过新材料、新结构、新管理系统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比能和高安全。固态电池是电池创新的热点,通过固态化,动力电池实现高比能和高安全,但固态电池技术还面临高成本等主要挑战,可能还需三到五年才能得到应用。
吉利汽车首席执行官淦家阅:
“中国汽车出海深度和质量都还有很大空间。”淦家阅这样说道,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绝大部分中国品牌还是以贸易出口为主,缺少海外市场的属地化深耕以及运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利益,也会阻碍中欧经济发展。
同时,奔驰、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集体发声:愿与中国加强新能源汽车合作。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放市场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其有信心与中国同行一起达成净零排放目标。
市场的“竞争格局”
时间来到9月,车企“价格内卷”仍在持续。
1月,特斯拉发布全新价格调整,通过补贴Model 3后轮驱动板现车6000元保险费用,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2月,比亚迪祭出“电比油低”的战略,推出荣耀版车型,将起售价拉低到8万以内;4月,小鹏、问界、极氪等或降价,或推出限时权益;8月,汽车以旧换新升级,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最高2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新车销量达到总销量的37.5%。
价格战,有何影响?
现阶段,在燃油车老旧产能出清、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稳定之前。头部公司降价可以摊销成本、提高份额,但尚未盈利的车企尤其是弱势品牌卷入“价格战”将会加速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价格战”不仅会影响产品研发投入,也将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压缩上游供应链成本,并给下游经销商带来较大经济负担,长期以往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
早些时候,“宝马汽车退出中国价格战”的相关话题引发热议。随后,奔驰和奥迪也相继传出保价的消息,不少车企纷纷退出“价格战”。一定程度上,行业不再唯价格论,而是回归综合实力竞争,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有利于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
价格战,何时结束?
具体来看,车企们的态度分为了两派。一派车企积极应对选择“降价”,认为内卷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另一派车企保守抵制选择“涨价”,认为无休止地内卷会压缩企业生存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汽车价格的下降可以刺激需求,从而短期内增加车企的销售额和收入。如果持续很久,将对整个行业不利。由于产品高度同质化,加上内需相对乏力,价格战或将持续到今年底。
根据预测,截至2026年,汽车行业淘汰赛将加速,车企将在规模、成本和技术间进行决战,合资品牌份额或将从40%以下降低至20%以下,其释放出的20%份额将是自主品牌的成长空间。
随着更新政策加力效果逐渐显现,叠加地方补贴政策陆续生效,汽车行业即将迎来“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多地将举办秋季车展,各大车企也在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
接下来的10月,车企之间的竞争依旧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