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0月16日,国家安全部发布公告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境外企业A公司通过与我国具有测绘资质的B公司合作,以开展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在我国“非法开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
具体来看,为规避我国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该公司以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由,将项目多次外包,最终委托具备测绘资质的国内B公司具体实施。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驱使下,B公司完全沦为A公司的牵线木偶,而其所具有的测绘资质也为A公司在我国境内非法获取测绘数据起到了掩护作用。
这一消息立即引发热议,各路企业纷纷回应。
“聪明车”的部署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测绘地理信息的原始数据由于可能涉及军事重地、要害部门等高精度测量信息,存在被境外用于标记我关键核心部位的风险隐患。为确保测绘过程中原始数据安全可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中有专门细化规定,要求测绘主体除必须拥有测绘资质外,还应严格落实数据保密管理的责任。
经国家安全部鉴定,A公司采集的数据多项属于国家秘密。在本次事件中,B公司开展测绘活动时忽视了测绘行业相关规定要求,任由境外企业把控数据流向,导致原始测绘数据失控外传。针对以上情况,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活动,涉事企业和有关责任人员受到了法律追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未明确指出所涉及A公司和B公司的名称,由此也引发了网络上的各种猜测。有网友认为,“境外A公司”与美国智能汽车厂商特斯拉有关,也可能与英特尔旗下的以色列自动驾驶企业Mobileye有关。而“国内B公司”可能是四维图新,甚至提到了吉利集团旗下智能汽车品牌极氪。
对此,吉利、特斯拉、四维图新相继回应。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此事跟极氪无关,也不是极氪合作伙伴所为,谣言止于智者。”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强调,“合规是企业经营的底线,特斯拉始终相信:合规的智能化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化,我们的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优秀稳定的服务。”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声明,“四维图新深耕汽车行业22年,始终秉承合法、合规办企原则,坚决反对一切抹黑、中伤公司名誉的网络谣言,并将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进行捍卫。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真实的网络环境。”
自动驾驶企业Mobileye则回应,“我们在数据安全与法律合规领域持续投入,在包括中国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我们在具备相关资质的合作方监督下全面依法经营。我们严格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确保我们的运营符合最高的安全和合规标准。”
“智慧路”的摆渡
随着政策支持、产业协同、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推进,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销将保持良好态势,预计可以达到3100万辆,同比小幅增长3%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
在此背景下,智能驾驶正在加速裂变。
政策方面,《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等文件先后出台,推动智能驾驶市场向好。
技术方面,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投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和示范区陆续认定、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技术验证,极大地促进了多源感知数据融合。
企业方面,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整车厂、零部件厂以及谷歌、苹果、百度等科技公司开始投入智能化汽车的研发中来,企业推出各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时间,智能驾驶技术快速抢占汽车市场。
然而,智能驾驶真的靠谱吗?
事实上,“聪明车”带来更加便捷、便利的出行体验同时,也给“智慧路”带来了关乎个人隐私和生命财产保护的安全风险。无论是面向C端还是B端,要实现规模化都需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首先,成本关。一套L2+的智驾系统成本,传感器、计算单元等硬件成本,加上整合地图采集、算法、数据、标注等人工投入折合成的软件成本,系统总成本约为36500元。高额的成本,推高了智能驾驶的成本,自然需要消费者买单。
其次,技术关。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机交互安全是高阶智驾规模化量产的三大安全要素。智能驾驶的核心是算法,而算法的研发往往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错和不断的迭代。在实际道路环境中,算法需要考虑诸如路况、天气、人行道、建筑物等多个因素。
最后,安全关。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功能越来越多,集成度、复杂性增加,涉及智能驾驶功能的交通事故、信息泄露事故比例逐渐增多。车企如何界定安全边界,并做好安全与体验友好的平衡对行业来说依然是难题。
近年来,人类一直在畅想未来车辆的驾驶形态,在以往的科幻片给到的答案高效、智能的自动驾驶智能场景。现在,我们正在无限接近那个未来。即便现在完全自动驾驶看起来遥遥无期,但没有一个科技巨头愿意放弃。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