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当前正处于测试验证向多场景示范应用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车载基础计算平台实现装车应用,车载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此前介绍到,全国已有3500多公里的道路实现智能化升级,搭载网联终端车辆超过500万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顺义指数2021)》预测,今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2023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000亿元。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是全球性课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王兆介绍,目前,联合国已经改组成立自动驾驶工作组,制定出台自动驾驶框架文件,基本完成信息安全及软件升级技术内容协调,推进自动驾驶功能及新型评价方法协调统一。
我国也一直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
日前,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204号建议的答复。工信部在答复中表示,将坚持智能化网联化同步推进战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网联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测试示范和试点工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7年底工信部会同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计划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20年初,工信部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研究形成《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新版规范》),已公开征求意见,正在履行发布程序。《新版规范》放开了高速公路等类型道路的测试限制,允许经过一定里程道路测试、安全可靠的车型产品开展载人载物示范应用,加快推动实现测试项目和标准规范统一,并明确在一个地方通过检测后进行异地测试示范不需重复检测,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测试示范成本。支持江浙沪皖、京津冀分别签署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实现区域内数据共享和测试结果互认;组织编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共享互认实施路线图》,将共享互认落到实处。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发布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支持行业机构和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道路测试,开展多种场景下的示范应用,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结果互认,鼓励探索商业化发展模式。
业内人士透露,现阶段,各国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制定已经进入实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