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中国电动汽车!监视英国公民?

中国电动汽车!监视英国公民?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8月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多名英国内阁官员近日发出警告,为帮助英国实现零排放目标而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将使北京方面得以“监视英国公民”。

“随着中国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一支全球力量,大量中国汽车进入英国的前景现在引发人们对安全影响的担忧。”《每日电讯报》援引英国政府核心层人士的说法,声称嵌入汽车的技术可能被用于所谓的“间谍活动”,例如收集位置数据、录音和视频片段等信息。

甚至,一位跨党派议员团体还要求英国政府采取措施,防止中国电动汽车“主导”英国汽车市场。而对于英媒及英国政府消息人士的有关说法,英国民众则表示“荒谬”。

事实上,随着中国汽车连续赢得三个“全球第一”,开始引起全球关注。不管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技术、供应链体系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海外竞争力不断提升,这让其他国家感受到压力。

中国汽车:发展

从零起步,到合资建厂,再到自主研发,最后弯道超车,中国汽车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1901年,匈牙利商人李恩时将两辆美国制造的“奥斯莫比尔”牌汽车运至上海公共租界。自那时起,中国人终于见识到了“汽车”模样。

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工厂时立下宏愿,“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中国汽车工业梦想由此启航。

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奠基,新中国汽车工业由此展开。

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解放”牌卡车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国家开始放开对汽车市场的相关限制。1983年的上汽大众“桑塔纳”、1988年的一汽奥迪“奥迪100”,标志着合资车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1992年,中国汽车年总产量突破100万辆。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汽车产销量、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市场集中度均有显著进步。甚至在自主品牌内涌现了一批有竞争力的民企,比如比亚迪、吉利等。

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夺得全球第一。这三个“全球第一”来之不易,标志着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稳步迈进。

中国汽车:超越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增长55%,达1010万辆。中国大陆成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中,有59%的新能源汽车来自中国,比2021年上升15%。

其次,欧洲是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26%。相比之下,美国仍落于下风,仅占全球销量的9%,增长72%。

从2020年9月累计产量突破500万辆,到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再到今年7月超过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世界罕见。

1995年,第一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下线至今,仅用了28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就迎来2000万辆的新里程碑。

“消费者心态正在发生改变”,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感叹道,即使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品牌的偏好度和接受度也非常高,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达40%左右,有将近30%的用户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可以和整个欧洲的主流品牌保持同等价位。

继2021年全年出口超200万辆、2022年全年出口超300万辆之后,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达到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乘用车出口178万辆,同比增长88.4%;商用车出口36.1万辆,同比增长31.9%。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中国汽车:制裁

然而,车企“走出去”并非易事,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要比国内市场更为严峻和复杂。

近年来,英国政客已多次干预中国企业在英投资,英国媒体也频繁炒作类似话题。今年4月,毛宁就中英关系答记者问时回应,“集团政治、冷战思维违背历史大势,不符合包括英国在内的各方利益。中方一直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发展对英关系,但英方一味抱残守缺,捧着过时剧本,念着旧台词,最终只能离时代的进步越来越远。”

业内人士指出,外资品牌和电池质量已经成为英国电动车发展的两大“痛点”。由于战略产业政策的缺乏,将导致英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日益边缘化。

除英国外,对于中国电动汽车相关的制约条例层出不穷。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2降低通胀法案》,这是继《芯片与科学法案》后,美国在高科技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对中国进行的又一次围堵,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以美国为中心重组全球供应链。

2023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成为欧洲第一个改革汽车奖金分配标准的国家,这是我们在欧洲层面上引领的一场小革命。我们并不是保护主义者,法国不会关闭市场,但我们不希望使用法国纳税人的资金来加速非欧洲国家的工业化。”今年一季度的补贴,有近40%都给了“中国造”的电动汽车,这让法国政府无法忍受。

2023年6月,荷兰官方发布声明,为了保护所谓的“国家安全”,将对芯片出口实施新的限制,要求相关企业在出口先进产品前必须获得许可证,新规将于9月1日生效。

中国汽车:反抗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7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具体来看,镓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镓、氮化镓、氧化镓等8项,锗相关物项包括金属锗、区熔锗锭、磷锗锌等6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构成半导体的重要原料,镓和锗都是新兴的战略关键矿产,均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矿产名录中。两种金属矿产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中国均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

“在与美国的科技战中,中国拿出了大枪”——英国《经济学人》标题的评论出现在许多国际媒体上。中方的举措被称为美西方升级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打压以来,“中方第二个、也是更大的反制措施”。

此外,《日本经济新闻》称,使用镓的化合物半导体在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如果无法从大量供应镓的中国进行采购,就需要在生产时寻找替代的进口来源。企业无法低价采购镓,或将对这些最尖端技术的实用化产生影响。

随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是经过深思熟虑地重拳出击,不仅能打得某些国家慌,还会打得某些国家疼。这只是中国反制的开始,中国的制裁手段和种类还有很多。

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半导体是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传统汽车一般需要使用500—600颗左右的芯片,在智能化的浪潮下,平均每辆汽车所需的芯片数量已经达到1000颗以上。

新能源汽车更是芯片“大户”,一台好些的新能源汽车需要芯片可能达到2000颗左右,需求量十分惊人。

因此,中国发展国产芯片并非仅仅为了降低汽车价格,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为了实现汽车产业的自主可控。

放眼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国的“忌惮”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又一证明。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