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比亚迪、上汽、吉利,突遭调查!

比亚迪、上汽、吉利,突遭调查!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当地时间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经过抽样方式确定选择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作为目标公司启动反补贴调查。

10月4日,欧盟正式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调查将首先厘清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有否受惠于“非法补贴”,以及这样的补贴有否对欧盟汽车厂家构成威胁。若是,欧盟有可能对中国进口电动车施加反补贴关税,税率将高于10%。

同时,上述经过抽样选取的三家公司将根据各自的补贴“承担个别责任”。

早些时候,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以透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

欧盟调查难避“回旋镖”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装配内燃机的汽车奔驰1号在德国诞生;

2021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70%,达到230万辆左右;

2022年,受俄乌战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欧洲电动汽车总需求量略有下滑,下降至约220万辆;

2023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继续攀升,在2023年慕尼黑德国国际车展上,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给出一项价值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2035年,时隔150年后,欧盟决定将不再出售内燃机汽车,为燃油车敲响了丧钟。

然而,“大象转身”并不代表一帆风顺,转型总有阵痛与分歧。近日,多家外国媒体报道,欧盟正面临着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限制的压力。裁员、停产、削减成本……给电动汽车倾斜诸多资源的激烈举措引发矛盾。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不顾德国等国家反对,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在冯德莱恩看来,“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此次启动调查,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经济层面上,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在欧洲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高,这让欧盟感受到竞争压力,希望借此保护自身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就业。

政治层面上,2024年是大选之年,欧盟及其多个成员国将面临一系列重要选举。尤其是当下,俄乌冲突持续发酵,欧洲经济陷入高通胀和能源危机泥潭。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这些成员国对保护本国汽车企业及相关就业的诉求进一步增强。

但是,欧盟发起的此项调查可能弊大于利,其反作用就像“回旋镖”。目前,中国仍然是大众汽车、奔驰汽车等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重要销售市场,强行征收高额关税或将引发两国贸易战,导致欧洲本土汽车品牌受到影响。

中国制造不惧“新手段”

10月4日,在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启动反补贴调查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调查一事回答记者问。

“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欧方要求中方在极短时间内进行磋商,且未提供有效的磋商材料,严重损害了中方权利。”

1995年,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下线。仅用了28年的时间,中国电动汽车就迎来了2000万辆的新里程碑。

从2020年9月累计产量突破500万辆,到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再到2023年7月超过2000万辆,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世界罕见。

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前10名的榜单中,比亚迪、上汽、吉利、传祺四大品牌出现。其中,上汽海外市场累计销售突破53.3万辆,同比增长40%,成为大陆汽车出口销量冠军,这使得欧盟倍加关注。

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眼里,欧洲堪比流着奶与蜜的迦南之地。一方面,当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所感知,市场开拓基础好;另一方面,欧洲有着百年的工业积淀,在电动汽车这一品类上,中国车企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也有了发展窗口期。

现阶段,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主要分为三类,具备欧资背景的中国车企、中国自主新能源车企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在中国生产的外资车企。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等中资品牌成为欧盟反补贴调查针对的主要对象。

不过,数据显示,比亚迪、长城、蔚来在欧洲的市占率合计仅为1.1%,反补贴调查造成的影响很小。而上汽名爵、吉利领克、东风易捷特等带有欧资背景的品牌可以在欧洲合作伙伴的本土工厂进行生产。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在反补贴调查中受影响最大的,很可能是由上海超级工厂出口海外的特斯拉。有市场消息透露,特斯拉已有意将对欧出口的产能转移至美国工厂,或能避开反补贴调查造成的影响。

全球警惕学习“电动心”

事实上,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早已“刺痛”了欧洲的神经。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年增长55%,达1010万辆。中国大陆成为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其中,有59%的电动汽车来自中国,比2021年上升15%。其次,欧洲是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26%。相比之下,美国仍落于下风,仅占全球销量的9%,增长72%。

正是这样,眼看着中国汽车的强大生产能力和稳定的供应能力,让欧美开始有了巨大压力,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重组市场局面。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2022降低通胀法案》,有分析认为,这是继《芯片与科学法案》后,美国在高科技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对中国进行的又一次围堵。

2023年5月,日本政府正式将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等23个产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经过两个月的公示期后,最新的出口管制于7月23日生效。

蔚来董事长李斌感叹道,“国际化是特别艰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难度肯定比在中国市场要难一个量级还不止。”

接下来,中国将在三大方面为汽车出口做好运输保障、金融服务、海外售后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运输保障。促进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开展中长期战略合作,鼓励航运公司加快建设滚装船队,扩大汽车出口运力。

二、鼓励汽车企业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好满足企业需要。

三、支持汽车企业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在海外开展品牌宣传、展示销售、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放眼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德系、美系、日系巨头们犹豫不决之时,也给了中国传统车企转型以及新势力品牌崛起的机会。面对欧盟的发难,中国车企唯有迎难而上才能化险为夷,保持高速发展节奏。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