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刚刚,比亚迪宣布:全球首创!

刚刚,比亚迪宣布:全球首创!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2月18日,比亚迪在北京举办了“不止于快,全能进化——比亚迪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全面展现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同时期,比亚迪不断推出更符合新能源用户需求和充电国情的解决方案,持续引领充电技术的创新进程。

刚刚,比亚迪宣布:全球首创!(图1)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行业普遍面临“三无”痛点:一无充电技术,二无充电设施,三无充电标准。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比亚迪率先实现充电技术从0到1的突破,自研家用和公共领域的交、直流充电技术,为国标交、直流充电标准提供了参考范本,也成为首批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起草单位。

两天降雪,寒潮突袭。冬天慎开暖风、充电慢排队等话题热度升温,车主再次陷入冬天的烦恼。北方冬天充电效率打卡折扣,怎么解?比亚迪持续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只为让用户享受充电体验的跃升。

三大痛点,一网打尽

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几近翻倍。作为“七大新基建”之一的充电桩建设,能否在2023年追上新能源存量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面对市场三大痛点,比亚迪技术一网打尽。

痛点一:萌芽阶段(2006-2008),充电效率低

在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上,比亚迪提到了800V高电压平台和升压充电技术。2015年,比亚迪全球首创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可实现百公里加速快至4秒级,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50km、快充功率提升至60kW,全方面升维用户体验。

同时,比亚迪全球首创升压充电技术,彻底实现车桩兼容,全面适配所有直流充电桩。

痛点二:整合阶段(2009-2015),充电不够快

在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上,比亚迪提到了全球首创的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充电速度,并合理利用闲置的充电资源。以腾势N7为例,单枪充电功率为150kW,双枪充功率能够达到230kW,公共快充桩上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

其次,比亚迪全球首创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2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补偿式流道设计,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换热能力提升85%以上,为超充安全保驾护航。

痛点三:成长阶段(2016-2023),充电过冬难

在全场景高效充电技术沟通会上,比亚迪提到了全球首创的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当前,新能源汽车过冬焦虑未减,续航打折、充电延时。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极低温下冷车快充。不仅在充电时能自加热,在驻车和行车状态下,都能智能启动自加热技术,保障极低温整车性能。

有技术鱼池,做到深入布局,领先新能源时代。比亚迪在充电市场同样是先行者和标杆。

战局激烈,联手共赢

“未来3至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会进入变革期,越到后期的变革速度会越快。”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有信心拿到更大市场份额。接下来,比亚迪将利用现有的技术、成本、产品、产业链等优势,进一步优化自身品牌形象,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全球。

这时,比亚迪需要伙伴。

2022年3月,壳牌与比亚迪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能源转型。壳牌将为比亚迪的个人和商业客户提供会员服务,覆盖其充电漫游网络上超过27.5万个充电终端,双方还将共同为比亚迪在欧洲的客户开发车队解决方案和专属充电服务。

2023年4月,壳牌为比亚迪在欧洲的新能源车主随车配送十万张联名铂金会员充电卡,获得该卡的用户将拥有包含欧洲境内超过30万个壳牌充电终端的使用权,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比亚迪欧洲车主的充电体验。

2023年9月,壳牌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深圳正式开业,由壳牌和比亚迪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深圳壳牌比亚迪电动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共配置258个公共快速充电终端。试运营期间,每天为超过3300辆汽车充电。

壳牌集团全球零售与出行业务执行副总裁柯一凡表示,“壳牌深圳机场充电站开业是我们致力于满足中国顾客不断变化的出行需求的有力证明。中国的顾客正在寻找快速、便捷和舒适的充电体验,而壳牌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充电站利用率达到了中国行业平均水平的2至3倍。”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则表示,“壳牌是全球领先的能源公司,拥有遍及全球的业务服务网点,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作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愿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覆盖,值得期待

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深圳首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第一个集中式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

2009年,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建成,是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唐山南湖充电站建成投运,是我国首座国家电网典型设计充电站;

2020年,中国累计建设的充电站达到4.2万座,各类充电桩达到142万台,车桩比约为3.1:1,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网络;

2023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05.4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830.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7,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桩建设早期,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补贴“诱惑”吸引了大批企业涌入充电桩市场盲目扩张。

一方面,充电桩在初期建设需要高昂的资金成本。充电设备是充电桩的主要成本,占比93%。在充电设备中,充电模块是核心和主要成本来源,占比50%。而充电模块最为核心IGBT部件主要依赖于进口,是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初期充电桩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通过补贴、优惠活动等促进其增量,造成高成本、低收入的运营模式。毛利率不高,充电桩企业盈利能力不足,也是亏损的原因之一。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破局,两大方面不容忽视。

一、破除充电桩进小区难。要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鼓励居住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二、优化充电桩布局。要加快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拓展高速公路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广度,打造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的城际充电网络。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容。这意味着,无论是汽车生产厂商还是终端消费者,都对充电领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利益在前,各大企业为解决“充电难”想破头。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