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突发!小鹏汽车失控碰撞起火

突发!小鹏汽车失控碰撞起火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2月29日,一则“小鹏汽车撞到交通标志翻转起火”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位置。截止发稿,该词条的阅读量已达1672.8万次,互动量达到6749次。

视频显示,一辆粉色轿车高速驶过湿滑弯道路段,与特斯拉在雨天公路上飙车。随后,粉色轿车在一路口撞向路边障碍物失控飞出道路,车辆顿时燃起大火,最终烧成了骨架。

根据行车记录仪,路过车辆车速在100公里/时左右,但还是被小鹏和特斯拉轻松超过,推测事故车辆车速达到了150公里/时。

对此,小鹏汽车方面回应,“2月29日,一辆小鹏P7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震桃公路与思进路交叉口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对于事故造成的人员及车辆损伤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在后台接到碰撞事故告警后,小鹏汽车第一时间进行外呼并协调当地区域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目前,相关部门已封锁事故现场进行详细事故勘察,我们也同步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同时也对车主家属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妥善安排。”

小鹏,颓势渐散

2023年,小鹏汽车经历了上半年的低迷和下半年的回暖。

上半年,小鹏汽车总销量为4.1万辆,同比下滑40%。其中,第二季度销量达到2.3万辆,虽然超过了公司给出的汽车交付量指引2.2万辆,却依旧大幅度下降了32.5%。

下半年,小鹏汽车终于跑出了完美的增长曲线。单月交付量从1月的5000余辆一路增长至10月的超2万辆,到年底的12月,连续三个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

至此,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4.2万辆,同比增长17%,顺利突破40万累计交付量里程碑。

2024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强调,今年是小鹏第十年,业绩要翻倍以上,组织要补充完成所有短板,经营要开始走向高质量第一步。

在智能驾驶方面,小鹏汽车将投入超过40%的研发预算。其中,“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研发投入共计35亿元人民币。

在产品研发方面,小鹏汽车将在30万+级和15万级平台上,发布各自平台的第一款车。其中,15万级平台首款车是小鹏与滴滴合作的代号为“MONA”品牌的首款车;30万级平台的首款车或为代号“F57”的轿车。同时,小鹏将在未来3年内推出约30款新品,以加强产品线和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方面,小鹏汽车将于欧洲、东盟、中东、拉美、大洋洲等区域布局核心市场,加强产品的本地化适配(包括左舵、右舵),从产品、智能驾驶、品牌全面打造全球化新路径。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更应注意汽车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

事实上,小鹏汽车出事早已不是第一次。

2023年10月1日,浙江衢州发生一起小鹏汽车路边起火事件。汽车在躲避地面上一块拳头大小石头时,听到车辆底盘受到石头撞击发出的异响,仪表盘显示出“电池温度过高”的文字提示,车辆左后方冒出很大的白烟,开始喷火。

2023年10月31日,浙江绍兴嵊州市一辆小鹏汽车发生冒烟起火事件。经过调查,起火原因系车辆转弯时撞到石头,底盘的电池受到外力撞击,导致热失控起火。

一个月内,发生两起起火事故,令人关注。

如何跑赢“惨烈”的2024,成为各家车企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起火、自燃”等新闻的出现,无疑会带来冲击。

安全,焦虑难解

自燃,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电车起火在业内被称之为热失控,起火的原因不一而足,但都可归结为两大类。

第一类起火原因为内因,主要有电芯短路导致起火。短路更多指向电池企业。电芯制造过程中混入粉尘杂质、极片边缘毛刺,枝晶、析锂等都是可能引起短路的原因。

第二类起火原因为外因,主要指向车企,车辆碰撞,过充过放,高温都有可能是起火的元凶,此次涉事车辆显然由底部碰撞导致。

数据显示,仅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自燃率上涨了32%,平均每天就有8辆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含自燃),其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3年1月,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凤凰村一停车场发生火灾,过火车辆达67辆,疑似是废弃的新能源大巴车;7月,荷兰阿默兰海域附近的一艘货轮发生火灾,载有近3000辆汽车,有25辆为新能源汽车,其中一辆被怀疑是起火源;8月,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S25高速上,一辆货车突然发生燃烧,该货车上载有多台新能源汽车,包括极氪汽车、路特斯等,还有几台被烧毁无法辨别的SUV。

触目惊心、不断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国家监管部门的注意。

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对其起火燃烧事故调查及上报的时限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针对新能源汽车起火燃烧事故,企业应在24小时(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在12小时内)完成事故基本信息上报,5日内完成事故详细信息上报,15日内按要求上传事故全面分析技术报告。

当然,车企也逐渐开始考虑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动力电池的防水性能和遏制热失控成为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中之重,各大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不断通过技术升级,改善性能。

当前,无论是车企主动,还是相关部门的强力干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市场能够平稳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uploads/allimg/20211206/1-2112061524541R.jpg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https://m.weibo.cn/u/748033233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