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发布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接受采访的视频,期间雷蒙多极力渲染“中国威胁”,对中国汽车发表惊人言论。
雷蒙多声称,如今的汽车如同“装了轮子的iPhone”手机,可以记录大量信息。“想象一下,假如世界上有100万辆汽车,比如有数百万辆中国汽车在美国的道路上行驶,每天每分钟都在收集数百万美国人的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传回北京……”
同时,雷蒙多煞有其事地说道,中国制造的网联汽车“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只要轻轻一按开关,车辆中的软件就可以被禁用,将导致汽车无法行驶。“试想一下,假如有300万辆中国汽车行驶在美国道路上,而北京可以让它们同时熄火。”
随后,主持人提问其,调查中国网联汽车是否是为了帮拜登争取摇摆州的汽车行业选票。对此,雷蒙多予以否认,回应“完全是为了国家安全”。
美国,迫切转型
“你是不是在暗示iPhone、特斯拉甚至波音……一直在将机密数据传送回美国?”针对美国商务部长有关“北京能让美国道路上300万辆中国汽车同时熄火”的说辞,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X平台上连发多条帖文,回击雷蒙多。
华春莹表示,“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锤子,那么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并列出美国以往炒作“中国威胁”的词典,包括华为,TikTok,气象无人飞艇,起重机,玉米加工厂,大蒜,汽车等等。
3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政府拟对中国制造联网汽车开展国家安全风险审查答记者问。
商务部直言,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美方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意图阻碍中国汽车正常出口,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近年来,美方对中国汽车加征高额关税、限制参加政府采购、出台歧视性补贴政策,现在又打着国家安全旗号,意图设置非关税壁垒,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会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也会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全球汽车行业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中方敦促美方尊重市场原则,为各国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中方将持续评估美方审查后续情况,必要时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前,美国正寻求迫切转型。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提议,预计到2030年,汽车制造商将生产60%的电动汽车;到2032年,汽车制造商将生产67%的电动汽车,新车排放量减少56%。
然而,事与愿违。
2023年,美国电动汽车总销量增长了47%,达到创纪录的120万辆。但在2023年美国售出的新车中,只有7.6%是纯电动车型。鉴于此,成千上万的汽车经销商表示,他们将无法达到严格的排放目标。
由百特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Mickey Anderson牵头,近4,000家经销商致信拜登,要求其重新考虑拟议的规定。在他们看来,对于美国主流消费者来说,电动汽车技术仍然过于昂贵。电动汽车的供应量要在短期内达到燃油车的两倍,这根本就是在强人所难,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无可争议的是,购车优惠减少、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消费者需求不足,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拟议中的电动汽车强制令如同空中楼阁。”
中国,带去危机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汽车出口突破522万辆,出口额突破101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出口量第一。
放眼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德系、美系、日系巨头们犹豫不决,面临着“象大难转身”的困境,给了中国传统车企转型以及造车新势力品牌崛起的机会。
事实上,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眼里,欧美市场堪比流着奶与蜜的迦南之地。
一方面,当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有所感知,市场开拓基础好;另一方面,欧美有着百年的工业积淀,在电动汽车这一品类上,中国车企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也有了发展窗口期。
正是这样,眼看着中国汽车的强大生产能力和稳定的供应能力,让欧美开始有了巨大压力,试图通过政治手段重组市场局面。
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降低通胀法案》,该法案将插电式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标准,修改为清洁汽车税收抵免标准,要求申请税收抵免的电动汽车必须是在北美总装。其次,美国财政部要求在新能源车型的所有电池组件中禁止出现美国政府实体清单企业。
2023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关于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的拟议新规则,对何种电动汽车有资格享受税收减免待遇进行说明,并对电动汽车生产商从中国或其他竞争对手国家采购电池材料作出限制。
2024年1月,美国国会已禁止美国国防部采购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海辰储能在内的六家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池,这项规定将于2027年10月起生效,是美国去年年底通过的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一部分。
“坦率而言,如果不建立贸易壁垒,他们几乎会“吃掉”世界上大多数其他车企。”在今年1月的财报会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如此评价中国汽车制造商。当被问及是否看到同中国同行合作的机会时,马斯克坦言,“总的来说,我们的观察是,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
1901年,匈牙利商人李恩时将两辆美国制造的“奥斯莫比尔”牌汽车运至上海公共租界。自那时起,中国人终于见识到了“汽车”模样。
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从“零基础”到“领军者”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