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1月3日,格林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快速增长,1—9月累计回收动力电池1.2万余吨,超过1.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实现销售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297.73%。这意味着,以此计算格林美日均收入超170万。
为何能实现业绩大幅增长?格林美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全面聚焦发展高镍三元前驱体、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新能源业务,促进公司产能全面释放、经营业绩高速增长,并取得印尼镍资源一期建设顺利竣工投产与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等成就,推动公司在战略战术、各项业务进入“规模大释放、效益高增长”的历史性新发展阶段。
随着动力电池首个退役高峰期的临近,动力电池的回收问题已刻不容缓,也成为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动力电池回收这个千亿级市场正在被唤醒,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美元。对格林美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然,电池回收产业离不开资本助力。2022年初至今,已有超过20余家电池回收企业获得融资,包括恒创睿能、赛德美、苏州博萃、杰成新能源、顺华锂业等,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回收渠道建设。
“废旧动力电池从早期企业不愿意回收变成了如今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说道。
只是,电池回收真那么顺利吗?根据统计,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超过2000家,但是进入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仅有45家,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往往不到全行业数量的30%。大量的废旧电池流向了“小作坊”、“黑作坊”等非正规渠道。
其次,回收企业面临技术挑战。尽管大多数电池回收企业都表示自己的电池材料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但背后的成本却颇高。要拆解回收这些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的电池,电池回收企业必须要有多样化的技术,前期投入大,且难以真正规模化。
为解决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政策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事实上,国家和各地政府从2012年开始就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办法。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强调要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引导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同时,工信部先后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搭建溯源管理国家平台,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显然,在各路资本的助力下,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将不断升级,回收再利用体系也会进一步完善,实现“碳中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