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3月31日至4月2日,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共设有2场全体会议、9场开放专题论坛和4场闭门会议。论坛举办期间,比亚迪、华为、蔚小理等各大车企联合发声,解读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
车企联合建言献策
比亚迪王传福: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已经在去年底退出,购置税减免政策目前只明确到今年底。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开发周期较长,从产品开发、设计到成本管理都需要做好较长远安排,为此建议国家把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到2025年,希望快速出台,稳定预期,发挥新能源汽车市场“压舱石”和“动力源”的作用。
华为余承东:华为不造车,是帮助车企一起造好车,我们一直坚持这个理念。只是我们想让‘HUAWEI 问界’成为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不困惑。
蔚来汽车李斌:最近的降价搞得大家都很难受,疫情、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全球化供应链的脱钩,包括从油车到电车的转换过程,产业的发展节奏到底该怎样?都让大家很困惑。
理想汽车李响:造车之后发现行业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的挑战。理想汽车有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电动车,另一个是面向员工的组织能力。
零跑汽车朱江明:智能电动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替代机械架构,同样适用这一定律。伴随着技术迭代加速,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豪华硬件的成本也将加速下探,伴随着两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电动车可能迎来5万元时代。
吉利控股安聪慧:站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迅猛的速度走出去,成为体现中国国力的全球标签。极氪品牌早在去年成立了欧洲的销售团队,目前产品在验证阶段,今年四季度将正式进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
新能源燃油车博弈“价格战”
2023年开始,汽车价格战的鲇鱼效应开始席卷各地市场,在提振消费、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比拼降价这一变化备受瞩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省市区补贴超4亿元。
面对如此激烈的车市“价格战”,3月30日下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组织召开了部分汽车主机厂参加的国六B切换情况座谈会。一汽、东风、上汽、广汽、北汽、长安、奇瑞、吉利、长城各集团及下属企业,奔驰、宝马(中国)、奥迪、丰田(中国)、大众、法拉利等企业参加了上述座谈会。
由于一季度市场疲软、购买需求减弱,武汉降价事件导致消费者普遍持币观望等原因,目前国六B非RDE车型还有200万辆左右的库存未消化。
因此,参会企业建议:对于生产端的切换严格按政策文件执行,在2023年6月30日之前全面停止不符合排放标准车辆的生产;而对于进入流通端的于2023年6月30日前生产下线的车辆,由于其不对环保产生增量的影响,考虑到实际销售情况,也为避免造成大量的浪费损失,建议国家给予6—12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以利于汽车市场的稳定、行业企业的经营过渡和环保政策的完美落实。
事实上,早在3月2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便发文称:建议将国六B排放标准的执行时间延后至2024年1月1日,以缓解政策所带来的去库存压力。
疯狂碳酸锂谁在受益
2020年,许多人对“碳酸锂”还未有耳闻,彼时售价为4—5万元/吨,只有业内认识知道它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2022年春节过后,碳酸锂价格更是在短期内一路高歌猛进,先破4,再进5,在11月底飙升至夸张的60万元/吨。而这一切,只发生在短短的半年内。
可谁也未曾料想,疯涨没能维持到下一个春天。今年3月第一天电池级碳酸锂跌破40万元/吨大关。截至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23.25万元/吨,价格相对高点已被腰斩。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碳酸锂价格每变动10万元/吨,会影响蔚来汽车约2个点的毛利率,若降到十几万元每吨的水平,就可以释放8个点的毛利率。”
与此同时,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坦言,“碳酸锂价格每下降10万元/吨,电池每度电便可以减少50元成本,以70度电池包为例,就可以节省3500元。”
汽车制造业利润“腰斩”
4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汽车消费指数”:3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2.5,低于上月。
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2847.3亿元,同比下滑6.2%,汽车制造业利润为414.3亿元,同比下降41.7%,汽车制造业利润率3.2%、较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4.7%。
今年年初,我国汽车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根据调查,第一季度有超过九成的经销商汽车销量没有完成目标,致使企业终端库存急剧上升,经营压力加大。
随着各地陆续出台的购车补贴政策,以及厂商开展降价促销等活动,促使车辆价格下降,且降价的幅度大于往年,这强烈的刺激了更多客户进店看车。但由于汽车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也导致客户产生观望情绪,客户转化率不高,4月的汽车购买情况并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变化。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需要相关政策持续提振,助力汽车工业平稳运行,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