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消息,4月2日,比亚迪和特斯拉发布第一季度交付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62.63万辆,同比增长13.4%。其中,纯电汽车销量30万辆,同比增长13.4%;而特斯拉则交付了38.68万辆。
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当时,比亚迪售出了52.6万辆纯电动汽车,超过了特斯拉的48.45万辆。
这意味着,特斯拉再度击败比亚迪,重新获得了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称号。
比亚迪的“全球布局”
“面对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电动汽车补贴取消的挑战,比亚迪凭借不断提升的品牌力、快速增长的出海销量、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新能源乘用车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这样说道。
3月,比亚迪总销量约30.25万辆,上年同期销量20.17万辆,同比增长46.06%;第一季度,比亚迪产量约61.23万辆,同比增加7.96%;销量约62.63万辆,同比增加13.44%。其中,纯电汽车销量30万辆,同比增长13.4%;插混汽车销量32.4万辆,同比增长14.48%。
2024年,独孤求败的比亚迪,开始“内卷”。
2月19日,比亚迪率先扔出了一颗“王炸”,王朝网旗下秦PLUS荣耀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7.98万元起,并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瞬间引爆市场。
“接下来,谁还会买燃油车呢。”
对此,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得益于比亚迪的规模化效应及全产业链优势,比亚迪插电混动的价格可以做到比同级燃油车还要低。在李云飞看来,此举将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大决战。
同时,比亚迪“出海”全球布局。
3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达38434辆,去年同期仅13312辆。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等海外地区投资建厂,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具体来看,比亚迪走向海外历经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分公司试水
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鹿特丹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兼欧洲总部,主推电池、电子业务;1999年,比亚迪成立北美分公司,开始进入美国市场。
第二阶段:商用车出海
2010年,比亚迪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战略;2014年,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顺利通过测试,成为全球首辆通过该测试的12米纯电动大巴,获得了美国颁发的整车生产资质。
第三阶段:乘用车主导
2021年,比亚迪宣布与挪威汽车经销商合作,将唐EV打入挪威市场;2023年,比亚迪携ATTO 3、海豚、海豹进入匈牙利市场。
第四阶段:整车厂建设
2023年,泰国成为比亚迪在海外投资建设乘用车厂的第一个国家,比亚迪将与伟华集团进行合作,投资近180亿泰铢,规划年产能15万辆。
二十年的时间,比亚迪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企业的史诗道路。
特斯拉的“销售困境”
2011年,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被问及比亚迪,马斯克一度失笑,并反问主持人“你有没有看过他们的车”。他直言,比亚迪不是特斯拉的对手,因为其汽车不够有吸引力、技术不够强,更强调比亚迪的发展重点应是确保生存。
2023年,马斯克一度改口,他称这段采访“是多年前的事”,现在比亚迪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未来全球十大车企中可能主要都来自中国。
虽然,特斯拉超越了比亚迪,但这个销量数据却并不理想。
“尽管我们已经预计本季度交付量会很糟糕,但这个数据是一场难以解释的灾难。”长期看好特斯拉的分析师Dan Ives评价道。
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同比下降8.5%至约38.68万辆,环比则下降超20%,远低于分析师先前预期的44.9万辆,刷新了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逊于预期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特斯拉首次跌破40万辆的关口。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美股早盘一度跌超6.5%,最低报每股163.43美元,现跌幅收窄至6%附近,报166.18美元。
对此,特斯拉回应,今年一季度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Model 3焕新版的生产处于爬产阶段,红海冲突导致物流受阻,以及柏林超级工厂纵火案造成的工厂停工,均影响了产量和交付量。
两个月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是季节性的,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在冬天买车,所以特斯拉会在这一时期提供补贴。特斯拉还开始尝试广告,全力向消费者宣传其产品线。”
早在第一季度结束时,华尔街的许多投行就接连下调了预测,有的分析师也接受了同比下降的可能性。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需求的放缓趋势已经成为这家电动汽车龙头最大的担忧,高利率让潜在的汽车买家保持观望。
其实,“降本增效”一直都是马斯克想要做到的事。
有媒体报道,特斯拉计划实施一种全新的汽车组装方式,他们相信这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并简化装配流程。
具体来看,这种方式被称为“解构式”组装技术,其将摒弃传统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不再让汽车车身像盒子一样沿着装配线依次经过各个工位进行零件组装。
特斯拉的“解构式”方法是,在工厂的不同区域同时组装汽车的不同部分,然后在最后将几个大型子组件组合在一起。这种方式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一半,并在产出相同的情况下,所需的工厂空间比传统汽车工厂减少约40%。从而降低特斯拉的制造成本,实现整车价格的下调。
事实上,外界将比亚迪与特斯拉进行对比的背后,是中国品牌在全球迎来拐点。随着中国车企全球布局升温,将进一步带动各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增长,比亚迪、特斯拉看上去是两家企业的销量比拼,但凸显的是中国品牌正在全球市场提升的影响力。
卷技术、卷价格、卷配置、卷权益……
2024年,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战争”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