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4月7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法国巴黎主持召开在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欧盟中国商会和吉利、上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十余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具体来看,会议围绕中国企业优化全球布局、深化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务实合作、应对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有关情况等问题进行交流。
王文涛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美欧等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
欧盟“变革与阻碍”
“面对外部挑战和不确定性,企业要练好内功,坚持创新驱动,加强风险管理,重视绿色发展,与当地企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坚定做全球绿色转型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王文涛这样说道。
在王文涛看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变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此,会议代表纷纷表示,感谢商务部一直以来对企业发展和出海的大力支持,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坚持开放合作,践行公平竞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通过与欧洲伙伴的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商务部在慕尼黑召开“投资中国”德国企业圆桌会,凌激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主持会议,驻慕尼黑总领事童德发参会。德国慕尼黑及上巴伐利亚工商会、巴伐利亚州外贸批发商协会以及宝马、西门子、传拓、克诺尔、英飞凌等6家大型企业和2家“隐形冠军”企业高管参会并发言。
当前,中德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商务部期待德国企业能够把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机遇,加强在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增长放缓。从市场领导者比亚迪到新势力竞争对手小鹏和蔚来,都在加大海外扩张力度,这让欧盟感到压力。
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不顾德国等国家反对,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声称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2023年10月,反补贴调查正式开始。首批选择比亚迪、上汽和吉利三家中国车企作为目标公司,调查将首先厘清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有否受惠于“非法补贴”,以及这样的补贴有否对欧盟汽车厂家构成威胁。
若是,欧盟有可能对中国进口电动车施加反补贴关税,税率将高于10%。此外,上述经过抽样选取的三家公司将根据各自的补贴“承担个别责任”。
事实上,欧盟启动调查主要基于两方面。
经济层面上,2023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在欧洲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高,这让欧盟感受到竞争压力,希望借此保护自身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就业。
政治层面上,今年是大选之年,欧盟及其多个成员国将面临一系列重要选举。尤其在当下,欧洲经济陷入高通胀和能源危机泥潭。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这些成员国对保护本国汽车企业及相关就业的诉求进一步增强。
中国“登陆与挑战”
“欧洲人几乎被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的表现吓呆了。”德国柏林汽车市场独立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曾这样评价中国车企的表现。
1995年,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远望号”诞生。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汽车出口突破522万辆,出口额突破101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出口量第一。
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眼里,欧洲堪比流着奶与蜜的“迦南之地”。
一方面,当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所感知,市场开拓基础好;另一方面,欧洲有着百年的工业积淀,在电动汽车这一品类上,中国车企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也有了发展窗口期。
目前,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主要分为三类,具备欧资背景的中国车企、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在中国生产的外资车企。
数据显示,比亚迪、长城、蔚来等企业在欧洲的市占率合计仅为1.1%,反补贴调查造成的影响很小。而上汽名爵、吉利领克、东风易捷特等带有欧资背景的品牌可选择在欧洲合作伙伴的本土工厂进行生产。
这意味着,在反补贴调查中受影响最大的,很可能是由上海超级工厂出口海外的特斯拉。有市场消息指出,特斯拉已有意将对欧出口的产能转移至美国工厂,或能避开反补贴调查造成的影响。
早些时候,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曾直言,“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以透明和开放性分享信息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不担心欧洲正在进行的任何调查。”
中国车企一路“卷”出海,到底倚靠什么?
首先,需求方面表现强劲。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绿色和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绿色产品和环保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次,供给方面得到优化。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创新和竞争力都相对较强,产品种类也愈加丰富,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当电动汽车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购车需求有望继续释放。
然而,中国汽车出口仍然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出口额度上。中国汽车的出口单价与之德国汽车等豪华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二,产能构成上。日系车企的本土汽车出口量和在海外基地生产的汽车总量实际上已经超过2000万辆,相比之下,中国车企的海外本地化生产率不高。
第三,国际形势上。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断言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30%,还暗嘲中国电动汽车设计华而不实。
“未来的方向是电动汽车。”这句话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欧盟委员会所说,汽车行业对欧洲的繁荣至关重要。行业的转型,或者更确切地说,电动化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