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工汽车网获悉,9月27日,中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SK ecoplant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双方在战略合作方面的互补性和兼容性,双方一致同意在原料供应、预处理、湿法冶金和前驱体正极材料的生产进行锂离子电池回收业务领域开展合作。
对此,中伟股份表示,本次合作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属于公司发挥快速产业化能力水平,加速一体化、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举措,将近一步强化公司矿产资源粗炼—矿产资源精炼—前驱体材料制造—新能源材料循环回收一体化路线,提升公司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和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韩双方就电池回收领域进行的第一次合作。7月26日,LG新能源表示,将与华友钴业合资建立两家工厂,以从废旧电池和旧电池中提取镍、钴和锂。处理废旧电池的预处理厂将建在LG新能源在南京的生产设施内,而处理回收金属的后加工厂将建在浙江的衢州。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近期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称,“废旧动力电池从早期企业不愿意回收变成了如今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数据显示,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注册量快速增长至2.4万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动力电池装车量的攀升,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进入到规模化退役阶段。未来5年,国内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超过100GWh。
只不过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相继暴露。动力电池回收来自供应商的压力是不争的事实,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并不对称,上游有电池的找不着下游的买家,下游回收企业找不到上游的电池。根据统计,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的注册量超过2000家,但是进入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仅有45家,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往往不到全行业数量的30%。大量的废旧电池流向了“小作坊”、“黑作坊”等非正规渠道。
此外,回收企业面临技术挑战。尽管大多数电池回收企业都表示自己的电池材料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但背后的成本却颇高。要拆解回收这些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的电池,电池回收企业必须要有多样化的技术,前期投入大,且难以真正规模化。
为解决行业乱象,政策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9月16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举行的主题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实现千亿产值,动力电池回收还面临不少坎坷,上至电池生产厂商,下至终端利用企业,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牵涉众多。